耕作与栽培

研究报告

  • 不同移栽期和基肥对贵迟杂2号大白菜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查兴雪;赵霞;邹琴;张正平;陈松;吴莎莎;

    为筛选出适宜耐抽薹贵迟杂2号大白菜品种的播种期和基肥,采用不同播期和基肥栽培,研究其在镇远县生长和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4月11日或4月23日移栽到大田,对贵迟杂2号大白菜的产量影响较小。以硝磷酸铵复合肥作基肥,贵迟杂2号大白菜生育期短;以腐熟牛粪作基肥,生长发育速度稍慢;以腐熟牛粪2 000 kg/667 m~2+硝磷酸铵复合肥50 kg/667 m~2作基肥,大白菜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均得到明显提高,结球初期净光合速率也较高。基肥中复合肥越多,大白菜蒸腾速率越低,而牛粪量越多,细胞间隙CO_2浓度越高。因此,移栽期对贵迟杂2号大白菜在镇远县栽培的产量基本没有影响,而腐熟牛粪和硝磷酸铵复合肥作基肥,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镇远县春夏栽培贵迟杂2号大白菜的配套技术措施推广应用。

    2025年05期 v.45;No.26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机械镇压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董秀春;王立春;刘光亚;李晶;韩伟;

    为明确机械镇压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镇压(A_0)、冬前镇压(A_1)、冬前+返青期镇压(A_2)3个处理下的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与不镇压(A_0)相比,镇压(A_1)显著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加镇压次数(A_2)可协同提高千粒重。镇压通过显著提高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单茎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分配率、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同时降低成熟期干物质在茎叶的分配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系数,最终实现高产。冬前镇压、冬前+返青期镇压分别比不镇压增产17.03%、24.79%。因此,冬小麦于冬前+返青期镇压为最佳镇压方式。

    2025年05期 v.45;No.267 5-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金煌芒烂心病发病区域土壤和叶片养分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彭杨;刘荣;康专苗;

    为探索芒果烂心病果园养分供需关系,试验选用贵州鲁容金煌芒烂心病发生的果园,开展土壤和叶片养分评价,并对土壤和叶片矿质养分和微量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芒果园发病区土壤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中氮含量偏低,全磷和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中等;芒果园土壤中有效铁、锰含量较丰富,有效铜、锌含量属于中上等水平,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有效硼相对缺乏,表明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整体偏高;芒果园发病区芒果植株叶片全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在6.53%~18.93%之间;发病区芒果植株叶片微量矿质元素变异系数在4.91%~15.02%之间。叶片中钾和锰含量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小,其他矿质养分元素和微量元素受土壤养分的影响明显。

    2025年05期 v.45;No.26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 不同密植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孟战赢;王育红;郭党;田文仲;李俊红;吕军杰;李芳;

    为明确豫西地区夏玉米最优密植栽培模式,以邯玉1604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67 500株/hm~2、82 500株/hm~2和97 500株/hm~2)和3种栽培模式(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和小双行条带错株种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平均降低10.2%和1.9%,秃尖增加,宽窄行种植和条带错株种植较等行距种植产量增加6.5%和11.3%,增加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LAI),苗期整齐度平均提高4.8%和10.2%,高密度下条带错株种植增加更明显。因此,豫西地区夏玉米在82 500株/hm~2及以上密度采用条带错株种植是实现夏玉米密植增产的最佳密植栽培模式。

    2025年05期 v.45;No.267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施肥配方研究

    陶东;吴美玲;田晋文;

    以威芋3号脱毒扦插苗为试材,共设6个施肥处理,研究施肥配方对马铃薯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表现为处理7(不施钾)最高,为97.65%,处理1(复合肥K)最低。株高处理4(化肥+生物有机肥+叶面肥)最高,为26.17 cm,比对照高11.79%,茎粗亦为处理4最高,为7.11 mm,比对照高8.79%,处理间株高、茎粗均差异不显著。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单位面积有效薯数、总产量均为处理4最高。处理4总产值、净产值最高,分别为104.53元/m~2、13.93元/m~2,分别比对照高5.94%、63.13%。

    2025年05期 v.45;No.26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 红果参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赵永琪;杨欢欢;王健;孙庆文;陈敬忠;陈春伶;陈亮;黄园;

    为获得药食两用新资源植物红果参不同组织中以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利用红果参的转录组数据获得了5个候选内参基因(ACT、TUA、TUB、GAPDH、UBC),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候选内参基因在红果参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软件进行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评价,并进一步用红果参功能基因对获得的最适内参基因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组织和高温胁迫下,ACT的表达稳定性最好;在NaCl胁迫下,TUA的表达稳定性最好;在ABA处理和低温胁迫下,UBC的表达稳定性最好;在PEG胁迫下,GAPDH的表达稳定性最好。综合分析以及利用SAPK1、PP2CA作为目的基因对筛选出的内参基因进行验证表明,ACT是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红果参基因表达研究的最适内参基因。

    2025年05期 v.45;No.267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 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利利;马骊;张宁;武军艳;杨学珍;孙万仓;

    为探究冬季覆盖对陇东旱塬区黑垆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及翻压后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设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和地膜3个处理。研究表明,与覆盖物播种期相比,ck处理至翌年覆盖物返青期0~4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减少9.4%~14.8%,而地膜、冬油菜和毛叶苕子处理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各处理60~10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提升-0.2%~16.2%。与覆盖物播种期相比,ck、冬油菜和毛叶苕子处理现蕾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均显著降低6.1%~29.3%,60~100 cm土层含水量无明显变化;地膜处理0~60 cm土层含水量无变化,60~10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增加10.6%~13.9%。冬油菜、毛叶苕子处理返青期时0~100 cm土层含水量较ck增加了3.2%~15.1%,而较地膜处理则减少,在60~100 cm土层间显著降低5.0%~6.1%。冬油菜、毛叶苕子处理现蕾期0~40 cm土层含水量较ck和地膜处理均显著减少6.3%~27.0%,而40~100 cm土层含水量较ck无明显差异,但较地膜处理显著降低7.8%~11.1%。冬油菜和毛叶苕子茎叶干重返青期时均无明显差异,至现蕾期毛叶苕子茎叶干重显著大于冬油菜,两个生育期下冬油菜根干重均显著大于毛叶苕子。毛叶苕子和冬油菜翻压后玉米产量较ck分别显著增产38.1%和24.8%。可见,陇东旱塬区秋播冬油菜和毛叶苕子至翌年玉米播前翻压,覆盖作物对返青期0~100 cm土层和现蕾期40~100 cm土层有保墒蓄水的作用,增加玉米产量,可作为该区冬季地表生物覆盖物。

    2025年05期 v.45;No.267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 不同栽培密度和采收时间对漯苏薯18号的影响

    孟凡奇;王清;马春业;刘志坚;黄大华;张勇跃;

    随着社会发展,甘薯的商品薯率已经成为影响甘薯栽培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索豫中南地区鲜食甘薯栽培新技术,试验以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漯苏薯18号为研究对象,以栽培密度和生育期为研究因素,设计拉丁方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随生育期、密度增加而提高,在生育期达130 d、栽培密度达5 000株/667 m~2时,鲜薯产量增加不再显著;商品薯率在130 d时达最大值;单株结薯数与栽培密度和生育期无关。因此,在鲜食甘薯的生产中适当增加栽培密度和控制生育期,有利于提高收益;漯苏薯1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5 000株/667 m~2,生育期为130 d左右。

    2025年05期 v.45;No.26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综述

  • 植物NCEDs基因家族在种子休眠与萌发中的分子机制

    康琳;李丽娟;朱安妮;黄纯倩;姚丽;黄艳飞;

    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9-cisepoxycarotenoid dioxygenase, NCED)是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NCEDs通过调控ABA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影响种子的休眠与萌发。通过阐述NCEDs基因家族在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为NCEDs的研究和应用方向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5;No.267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问题探讨

  • 甘蓝型油菜“菜+油”两用型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凡迪;冯文豪;赵福胜;陈德珍;

    为筛选出适宜在贵州种植的甘蓝型油菜“菜+油”两用型新品种,2021—2022年在遵义市播州区选用2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了生育期、抽薹时期、菜薹产量、菜籽产量,并进行了菜薹的食味性品鉴及经济效益对比。结果表明,从食味性来看,‘RM361’和‘阳光131’两个品种菜薹脆甜、无异味、食味性最好,属于优质菜薹品种;‘黔油早2号’和‘油薹929’两个品种菜薹脆甜、辣味淡,‘黔油早1号’菜薹辣味淡,是菜用油菜优选品种,其他品种菜薹均有辣味,不适合菜用;从综合性状上来看,25个品种全生育期在203~210 d之间,最早与最晚相差7 d;摘薹后株高在114.5~190.4cm之间,摘薹与未摘薹株高相差0.4~39.2 cm;未摘薹分枝高在72.4~153.0 cm之间,摘薹后分枝高比未摘薹低48.2~125.8 cm;未摘薹分枝数在1.0~6.8个之间,摘薹后分枝数在1.2~6.8个之间;未摘薹单株角果数在36.4~122.8个之间,摘薹后单株角果数在28.2~99.0个之间,摘薹后收获密度降低0.1万~2.3万株/667 m~2。从产值来看,未摘薹的菜籽产值在613.8~1 140.6元/667 m~2之间,“菜+油”两用总产值在872.6~1 708.1元/667 m~2之间,“菜+油”两用与油用产值相差25.4~577.1元/667 m~2。研究结果表明,25个品种中,‘黔油早2号’和‘油薹929’2个品种最适合“菜+油”两用,‘RM361’‘阳光131’‘黔油早1号’3个品种仅适合单菜薹采摘用油菜品种。

    2025年05期 v.45;No.267 48-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筛选研究

    陈瑶;凡迪;陈红远;李传浩;杨志芬;李俊卓;王德甫;

    为鉴选出高产、优质、综合产值高且适宜贵阳地区种植的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选用5个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油菜薹产量、油菜籽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抽薹最早的品种为川油81;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及每角果粒数最高的品种为望乡油788;品种川油81的油菜薹和油菜籽产量均为最高,分别达636.7 kg/667 m~2和122.2 kg/667 m~2,总产量较高的品种分别为望乡油788和川油研33;经济效益前三的品种分别为川油81、川油研33和望乡油788,且均超过2 000元/667 m~2。综上,品种川油81、川油研33和望乡油788可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在贵阳地区示范推广。

    2025年05期 v.45;No.26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不同栽培方式对旱优78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吴大秀;黄德刚;曹明燕;严华;陈柏原;曾涛;黄婷婷;

    节水抗旱稻的节水、抗旱、耐直播能力强,已成为山丘等旱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关于节水抗旱稻在旱地的栽培技术研究报道较少。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8为材料,设置4个旱作试验组:A(直播+露天)、B(直播+地膜)、C(移栽+露天)、D(移栽+地膜),探究在旱种旱管模式下,不同栽培方式对旱优78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旱优7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差异,对干物质积累、成穗率、穗粒数、实粒数、生育期的影响达极显著差异,且不同处理对旱优78产量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处理B>处理A>处理D>处理C,表明节水抗旱稻进行覆膜旱作栽培具有避灾保收的效果,且增产潜力大。因此,节水抗旱稻在旱地种植,建议采用直播+地膜的方式进行。

    2025年05期 v.45;No.267 58-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 播期对夏鲜食玉米品种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龙英;邹军;付钰;伍俊;宋碧;韦海龙;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夏鲜食玉米生长进程及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宜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种植夏糯玉米最佳播种期及品种,2022年在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开展了以播期为主区,糯玉米品种(农科糯336、京科糯2000K、彩甜糯627)为副区的2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延长。不同播期下对玉米品种产量表现不同,平均产量在第1个播期(7月4日)最高,达12 039.02 hm2。各品种随着播期推迟,鲜食玉米产量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就本研究而言,农科糯336,最晚的播期在8月4日前播种,该播期下鲜食糯玉米于10—11月成熟上市,此期的市场价格较好,能获得到较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而京科糯2000K、彩甜糯627则需在7月24日前完成播种,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抢占市场价格优势,获得较好经济收益。

    2025年05期 v.45;No.26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不同砧木嫁接对重茬种植番茄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

    陈海燕;文飞;龙彪;周麟笔;

    为探究不同砧木嫁接对重茬种植番茄抗病性、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将5个不同番茄砧木品种与接穗品种“粉贝利”进行嫁接,对嫁接苗成活率、田间抗病性、生长情况及果实产量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乾德番砧”嫁接成活率最高,对青枯病、枯萎病的抗病表现为免疫和高抗,植株整体长势最好;产量上,用砧木“150”和“乾德番砧”嫁接的番茄,产量位列第一和第二,分别较对照“粉贝利”实生番茄产量提高52.7%和41.97%,生产效益分别比对照提升41.9%和31.16%。综合评价认为,“乾德番砧”适宜作为“粉贝利”嫁接砧木在大河镇大桥坝区嫁接番茄生产上应用,“150”可作为“粉贝利”嫁接砧木适当推广种植。

    2025年05期 v.45;No.26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 六枝特区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两季连作产量及效益的探究

    姜莎莎;

    为提高六枝特区鲜食玉米种植产值和效益,并筛选出适合六枝特区两季连作的鲜食玉米品种,特从全国各地引进14个鲜食玉米品种,开展鲜食玉米不同品种两季连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国悦甜1号、中苗黑珍珠、万糯2018带壳鲜果穗在两季种植下平均总产量和总产值表现较好,可考虑作为六枝特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推广品种。其中,国悦甜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3 100.06 kg/667 m~2(第一季1 803.15 kg/667 m~2、第二季1 296.91 kg/667 m~2)、5 478.86元/667 m~2;中苗黑珍珠产量和产值排第二,分别为2 604.50 kg/667 m~2(第一季1 441.13 kg/667 m~2、第二季1 163.37 kg/667 m~2)、4 632.55元/667 m~2;万糯2018的产量和产值排第三,分别为2 360.60 kg/667 m~2(第一季1 236.50 kg/667 m~2、第二季1124.10 kg/667 m~2)、4 226.6元/667 m~2,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品种进行种植。

    2025年05期 v.45;No.267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贵州水稻规模种植主体施肥现状及科学施肥建议

    林海波;雷昊;韩峰;谢朝;王一伊;屠雷;

    为了解贵州水稻规模种植主体(种植大户和合作社)施肥现状,在全省范围内选择332户水稻规模种植主体开展了施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87.0%的水稻施用了化肥,66.3%的规模种植主体施用了有机肥;水稻化肥平均施用量为16.2 kg/667 m2,农家肥平均用量为756.8 kg/667 m2,商品有机肥平均用量为160.1 kg/667 m2。建议:一是持续推进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加强水稻施肥新机具、新产品应用,推进水稻科学施肥,提高施肥效率和化肥利用率,实现增产提质;二是加强腐熟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有机类肥料施用,推动有机无机肥料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以水稻规模种植主体为重点,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力度,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2025年05期 v.45;No.267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 马铃薯玉米不同间作模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赵德超;王安贵;刘鹏飞;张素杰;赵玉文;李才盛;雷义;申晓雪;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是一种传统的种植模式,能有效提高产量效益和土地利用率。为探索马铃薯与玉米不同间作模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综合产出高、经济效益明显的间作模式指导生产,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排列,以行数为单位,分别设马铃薯玉米1∶1、2∶1、2∶2、4∶2和2∶4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产量及产品单价等因素的基础上,计算各处理纯收益,处理3(马铃薯玉米2∶2模式)最高,为1 362.9元/667m~2;处理4(马铃薯玉米4∶2模式)次之,为1 186.5元/667 m~2;处理5(马铃薯玉米2∶4模式)最低,仅733.9元/667 m~2。

    2025年05期 v.45;No.267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5个彩色油菜组合观光价值及综合效益试验

    杨杰;张秀玥;郑周玉;朱德明;

    为探索适宜正安县种植的彩色油菜品种,实现花期观光旅游和产量、产值高效融合,以5个彩色(白色、淡粉、紫色、黄色、金黄色)油菜新组合为试验材料,甘蓝型油菜油研50为对照,开展田间对比试验,对油菜苗期、株高、叶色、花期、全生育期等定株观测,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表明,从生育性方面看,引进的5个彩色油菜新组合生育性与对照油研50(ck)相差1~2 d,不影响当地后茬耕种。从花期长短看,5个彩色油菜新组合的花期均比ck延长3~5 d,有较好的观光旅游价值;从产值产量效益看,白色、淡粉比ck分别增产24.6%、13.0%,黄色略低于ck,紫色低于ck幅度亦较小,金黄色组合产量产值低于ck且幅度较大。在当地区域海拔和温光条件下,综合开花期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价值和产量产值效应,抗逆性等表现,可引进白色、淡粉、黄色、紫色4个花色油菜进行种植。金黄色因产量产值低,虽开花期比ck长3 d,但花色与ck相同,不建议引进种植。

    2025年05期 v.45;No.267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龙啸天;邓家琴;汪丹会;

    为筛选出适合福泉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在福泉市马场坪街道平堡村开展10个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露优330产量最高,为724.75 kg/667 m~2,比对照宜香优2115高119.1 kg/667 m~2;泰丰优79产量居第二位,为704.91kg/667 m~2,比对照高99.2 kg/667 m~2;广8优35产量居第三位,为682.23 kg/667 m~2,比对照高76.5 kg/667 m~2;黔优35产量居第四位,为675.62 kg/667 m~2,比对照高69.9 kg/667 m~2;泰优553产量居第五位,为669.00 kg/667 m~2,比对照高63.3 kg/667 m~2,且均与对照品种宜香优2115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综合表现评价认为,露优330、泰丰优79、广8优35、黔优35、泰优553适宜在福泉市与试验区生态环境相同的地方示范推广种植。

    2025年05期 v.45;No.267 87-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应用现状及解决对策——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

    谯文印;刘翔;张明刚;

    贵州为丘陵山区因山地地形、地貌环境,未能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应用仍处于较为落后水平,造成这一现状的具体原因,一是部分农户不会选购合适的机具;二是新机具操作应用难度大,操作培训有待加强;三是农户经济负担重;四是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更新不足;五是农机装备的类型不能完全适应丘陵山区需求;六是新机具示范、推广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保障;二是加强对农机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农机使用的培训;三是要大力发展适用于丘陵山区的中型农机具;四是出台更多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以期提升贵州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应用水平,促进农机化发展。

    2025年05期 v.45;No.26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 丘陵山区果园智能锄草机关键技术研究

    李先品;刘芳;黄玉芳;段海燕;杨耿;彭博;

    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等是云贵川等西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但受地理环境限制,大型的田园管理设备不适应小地块、大坡度的丘陵地区,果园生产作业机械化程度低、果园田间管理“无机好用,无好机可用”的现象尤其普遍,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小型微耕机,因劳动强度大、功能单一、操作安全性差严重制约着水果作物的发展,找准小型农机差距、补全智能设施短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年05期 v.45;No.267 92-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 魔芋产业发展“威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军林;

    近年来,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病虫害发生率低等优点,把发展魔芋种植作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做优做强魔芋产业,更好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发展壮大魔芋产业,形成了集种植与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对威宁自治县魔芋产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功的经验,从中提炼对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有益的经验。

    2025年05期 v.45;No.267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 贵州省山银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刘佳慧;冯文豪;

    “山银花”作为贵州省重点推进的中药材单品之一,正着力打造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推进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推动产地加工与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同时着力打造“黔六味”产业集群,持续培育山银花优势特色单品,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此,阐述了贵州省山银花产业发展优势,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贵州省山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5;No.267 99-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 赫章县小麦生产现状及对策

    杨琴;李文武;彭慧;

    小麦在赫章县种植历史悠久,所生产麦粒质硬而透明,富含淀粉、蛋白质、矿物质、钙、铁、硫胺素、维生素A等,蛋白质含量达13%~19%,磨成的面粉面筋强而有弹性,是制作面条的优质原料。小麦是赫章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赫章县的小麦种植存在种植面积减少、机械化应用程度低、种植投入成本增加、种植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为稳定小麦在赫章县的生产,提出了加快农田建设立法、发挥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小型农机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等有效的解决措施。

    2025年05期 v.45;No.26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遵义市播州区10个油菜新品种浅旋耕直播筛选初报

    刘会;刘垚;张红亚;杨天佑;

    为加快推进油菜轻简化栽培(人工直播或机械化直播),保障粮油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从遵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播州区种子管理站等多家单位引进油菜新品种进行直播筛选,选择适宜的油菜轻简化栽培主推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统油2000产量最高,为170.2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72 kg/667 m~2,增产率达5.39%;其次是郎油2108,产量位居第二,170.0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50 kg/667 m~2,增产率达5.26%;第三是万德油1号,为165.0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50 kg/667 m~2,增产率达2.17%。上述3个品种综合性状好,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宜在播州区示范推广。

    2025年05期 v.45;No.267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优化施肥及新型肥料在贵定县冬油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唐妥;张忠梁;胡国丽;庭湘黔;陈文莉;罗廷国;

    探究优化施肥与新型肥料(油菜缓释配方肥和稳定性复合肥)对冬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设置不同处理,分别为T_1(常规施肥)、T_2(优化施肥)、T_3(缓释配方肥)、T_4(稳定性复合肥)和T_5(ck),研究不同处理下冬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施肥不利于冬油菜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及千粒重的累积,导致产量下降。T_2和T_3显著提高了冬油菜的株高、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及千粒重,从而提升了冬油菜籽粒产量和产值。其中,T_2产量最高,为198 kg/667 m~2,这表明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施肥种类、数量和时间,可以满足油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优化土壤养分结构,促进油菜生长,进而有效增加油菜籽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T_3持续稳定地供应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劳动力投入,优化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油菜的纯收益,其纯收益最高为334元/667 m~2。研究表明,优化施肥技术和缓施配方肥的应用,提高了冬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促进农作物健壮生长,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

    2025年05期 v.45;No.267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册亨县亚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韦凤;王志红;

    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在栽培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如何稳定种植面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册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册亨县亚热带水果产业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以助力册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5年05期 v.45;No.267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栽培技术

  • 旁海镇生姜套袋栽培技术要点

    李帮银;邰江河;吴品文;田应生;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由假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土传病害,被称为生姜“癌症”,严重威胁旁海镇生姜产业的发展。生姜“套袋”栽培模式通过物理隔离阻断了土传病害的传播,减少病株间的接触和交叉感染,可有效降低生姜姜瘟病的发病率、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促进当地生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v.45;No.267 113-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大豆品种川农夏豆3号良种繁育技术

    郭威;龚永昌;屈义伟;李朝刚;刘光春;燕鹏;李红军;何新;张林;

    川农夏豆3号是四川农业大学于2008年采用NaN3处理夏大豆品种“贡选1号”萌动种子,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广适及耐阴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丘陵地区推广种植。为了更好的使该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保持品种种性不变,本文通过对其特征特性、良种繁育混杂因素、提纯复壮技术及生产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大豆新品种川农夏豆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5;No.267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优质早熟甜玉米新品种浙雪甜1号的选育

    王婷甄;陈坚剑;吴振兴;李方剑;吕桂华;

    ‘浙雪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以7401Za为母本,L400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水果甜玉米,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甜度高、果皮薄、外观好等特点,综合性状突出,于2024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玉2024002)。本文通过介绍‘浙雪甜1号’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种子生产技术要点,不仅为甜玉米生产提供了更多品种选择,也为其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45;No.267 118-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 提升农技推广效能路径探索——贵州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

    王洪亮;代振江;付浩;

    2022年以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在联合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扎实开展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行动,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推动农技人员归岗归位,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2025年05期 v.45;No.26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陕南油菜“一增三控33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李一博;陈乔;谌国鹏;孙晓敏;张蕊;曹婧;何倩;

    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陕南地区油菜单产提升,促进油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从选用良种、开沟排湿、适期播种、播种方式、科学施肥、杂草防控、病虫综防、冻害防控以及收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陕南直播油菜“一增三控332”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为陕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5;No.267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 剑河县水稻绿色防控实践与成效

    王明芳;

    通过聚焦贵州省剑河县2023年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实施情况、成效等多方面内容。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绿色防控技术,剑河县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成绩斐然,为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及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5期 v.45;No.267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优质香禾糯新品种苟当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余志;龙章永;刘鹏霖;浦选昌;杨昌元;王凌志;

    苟当6号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用自育品种苟当3号作母本与五里香作父本进行杂交,经5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香禾糯新品种。2024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应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从江县和榕江县香禾区种植。介绍了苟当6号的品种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为品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5期 v.45;No.267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甜玉米新品种筑禾甜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黄朝兵;谭萍;成钰;陈甫玖;

    筑禾甜2号是由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用自育系GYT52作母本和自育系GYT21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甜玉米新品种,具有植株健壮、成熟期早、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等特点。该品种于2022—2023年参加贵州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08.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4%,于202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贵州全省鲜食玉米区域种植。

    2025年05期 v.45;No.267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 高油分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91774AB及同型临保系91774C的选育

    张敏琴;郭少敏;高志宏;韩宏仕;

    甘蓝型油菜三系授粉控制系统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通过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远缘杂交,创制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探索油菜育种新路径,为甘蓝型油菜强优势组合测配提供材料基础。通过6年12代选育,育成了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91774AB及同型临保系。91774AB与91774C植株性状相似,中熟类型,子叶肾形,苗期叶色浅绿色,有蜡粉,叶片较大,在苗期叶柄底部紫色,抽薹期主茎及叶柄底部紫色,初花后大部分紫色消退。角果较粗,抗倒性、结实性、品质等较好。经近经外分析,91774AB芥酸含量为2.75%、硫甙含量为25.20μmol/g(饼)、含油量含量为51.34%、种子蛋白含量为20.99%,91774C芥酸含量为2.26%、硫甙含量为17.37μmol/g(饼)、含油量51.13%、种子蛋白含量为21.44%。

    2025年05期 v.45;No.267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 水稻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吉胜;殷爱国;

    通过分析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包括改进移栽秧龄、种植密度、肥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总结超级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光合生产等生理基础,明确栽培环境与农艺调控技术对产量的影响。提出深入研究高产生理机制,优化SRI强化栽培技术。探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展望未来发展,为水稻持续稳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v.45;No.267 140-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三穗县水稻高产栽培水肥管理技术

    吴遵德;

    水稻是贵州省三穗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 100 hm2以上,产量保持在4万t以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肥管理技术对增加水稻产量和提升品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总结水稻高产栽培的水肥管理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过程提供科学的肥料施用、水分管理等技术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5;No.267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酒用高粱红缨子在黄平县的田间表现及栽培技术

    吴旭海;

    随着黄平县纸房乡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酒用高粱红缨子种植的增收效益明显,订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探究酒用高粱在黄平县的田间表现,2023年、2024年分别在黄平县纸房乡金河村、向心村、天马村进行红缨子高粱的大田示范种植,对经济性状、产量及病虫害抗性进行综合考察,从育苗、播种、田间种植、管护及采收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为红缨子高粱在黄平山区种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v.45;No.267 147-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 清镇市农机社会化服务运营模式探索

    陈燕;

    通过聚焦清镇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剖析其现状、影响运营效率的因素并构建高效运营模式。清镇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在装备、组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面临土地细碎、资金人才匮乏等难题。内部因素涉及农机装备、人员素质等,外部因素涵盖政策、市场等方面。为此,提出优化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拓展市场和争取政策支持等策略,旨在提升服务中心运营效率,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也为其他山地农业地区提供参考,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2025年05期 v.45;No.267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贵长猕猴桃高枝牵引关键栽培技术

    汪继发;何伟;

    为提高贵阳地区猕猴桃主栽品种‘贵长’猕猴桃的种植管理水平,切实进一步增加果实产量和保障果实品质,重点介绍了贵长猕猴桃高枝牵引关键栽培技术。

    2025年05期 v.45;No.267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下载本期数据